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行业动态 >> 
果然,17岁的黄多多也出事了_世界消息

时间:2023-06-29 22:04:16    来源 : 互联网

哈喽,晚上好,我是啊蔡。


(资料图片)

前两天,黄多多又出事了。

在班级聚会的合照里,黄多多因为吊带礼服和烟熏浓妆,被网友吐槽穿搭太过成熟,不像个高中生。

关于#黄多多17岁穿搭#的词条在热搜上整整挂了两天,阅读量更是惊人的突破了2.4亿。

这并不是黄多多第一次因为穿搭遭到网暴。

从8岁参加《爸爸去哪儿》开始,她几乎没有一天从争议中脱过身。

13岁染发打耳洞,被质疑“爹妈管生不管教”;

15岁穿了一件修身上衣,被嘲讽“15岁就穿成这样,18岁还得了”;

晒烘培的视频里只因衣领略低,被辱骂穿着暴露;

从头发到衣服到胸,黄多多只要稍微摇曳一下身姿,就能引发互联网的地震。

所有代表“爱美”的正常元素,都被曲解成了与“性”有关的恶意揣测。

在这一场场自嗨式的臆想和攻击中,黄多多绝不是特殊的个例。

她经历的一切,恰是你我的缩影——

热搜之外的普通女性,终其一生都在与这份恶意为邻。

当黄多多因为染发被骂时,同样有无数女生因为穿搭问题,在无中生有的想象中饱受攻击:

“她打扮得这么好看,是为了勾引男人吧?”

“天天化妆,肯定没把心思放在学业/事业上。”

“你看她又穿吊带又纹身,肯定不是正经人,正经人谁这样啊!”

更崩溃的是,这样的攻击不仅来源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,往往还来源于身边最亲近的家人。

有网友因为穿了短款上衣,被自己的妈妈荡妇羞辱,指责水性杨花:

甚至上升到了人身攻击:

从小到大,我们仿佛都在接受着同一种教育:

热衷于打扮的都是坏女孩,简单朴素的才是好女孩。

于是学生时代被要求剪短发;

最美的妆容就是“素颜朝天”;

染个头发都要再三比对上色效果,生怕颜色太鲜艳引人注目。

社会似乎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,在对我们进行约束。

它时刻拢紧我们的衣领,拽平飘曳的裙摆,只为告诉我们:

美丽是危险的,寡淡才是安全的。

一旦妄想跳脱出这套规则,就会被群起攻之。

27天前,武汉的那位妈妈还没从孩子离世的悲怆中缓过神来,就因为妆容精致、衣着得体遭到网暴,一跃从24楼跳下。

今年年初,95后女孩郑灵华因为染了粉色头发与病重的爷爷合照,被污蔑成“老少恋”,被造黄谣,最终不堪重压自杀。

去年,牛津数学系博士朱朱,因为喜欢在社交媒体上晒自己的美照和个性穿搭,被钉在了“学媛”的耻辱柱上,反复鞭笞。

何其荒谬。

电影《西西里的美丽传说》里,玛莲娜因为美艳性感的容貌,遭到了整个小镇的嫉妒和羞辱。

她被殴打、被唾骂、被扒光衣服当众践踏。

没有人记得她的丈夫是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的英雄,也没有人在意她是否真的犯下了穷凶极恶的罪行。

电影里有一句台词令我印象深刻:

美丽即原罪。

敢于展示美丽,就要面临被绞杀的风险。

电影是现实的写照。

在现实生活里,为了避免像“玛莲娜”一样,遭到来自外界的攻击,普通女孩们选择了怎么做呢?

她们选择了“隐藏美丽”。

前不久,网络上有一个很火的新名词,叫“精致羞耻症”

意思是一旦打扮得光鲜亮丽地出门,就会感到局促紧张,害怕成为被议论的焦点。

“不敢打扮的太显眼,穿喜欢的衣服都要瞻前顾后。”

“买了好看的衣服也只是偶尔穿穿,平时就只敢穿基础款。”

“穿得漂亮出去都没有安全感,以前不敢穿去学校,现在不敢穿去公司。”

“精致羞耻症”一词会走红绝非偶然。

恰恰说明了这种尴尬又矛盾的处境并非少数人的心声,而是大部分人的共鸣。

有多少女孩精心打扮许久,穿了一件很显身材的吊带准备去玩,却还是在临出门的时候觉得过于暴露,转身换成了宽松的T恤。

又有多少女孩鼓起勇气,穿上性感的短裙走出家门,却还是会因为四周接连投来的审视目光而局促不安。

最终,为了摆脱这种羞耻的感觉,女孩选择扎起披散的长发,擦掉艳丽的口红,彻底淹没在人群中。

只是,“隐藏美丽”真的就是最优解吗?我看未必。

当女孩们寡淡得没有任何特点,新的声音又出现了:

“你看这个女生剪短发又穿的很中性,一点女人味都没有。”

“她的身材好扁平,还是要前凸后翘一些才好看吧。”

“天天穿T恤也太单调了吧?女生还是要精致一些,学会化妆打扮。”

这让啊蔡想起了陈粒的那句歌词:

“想我冷艳,还想我轻佻又下贱。

要我阳光,还要我风情不摇晃。”

要美丽清纯,但不能太出挑吸睛;要性感撩人,但不能太扭捏作态。

基于这样的凝视之下,女孩们既想要得到认可,又不想被套进“美”的既定模版。

只能在边界模糊的范围内,不断进行自我改造。

在“合群”与“不群”之间进行极限拉扯,割裂又无解。

那么问题来了:

造成今天这种局面,到底是“美丽”的错,还是让“美丽”变成耻辱的社会的错?

答案我们都心知肚明。

辩手席瑞曾在演讲中解释过一种不怀好意的凝视。

它不是让人觉得舒适的“审美静观”,而是带着占有欲和攻击性的冒犯,被凝视的对象会因此感到强烈的不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样的凝视并不针对“美丽”本身,它让人感到不适的根源,是在于对异性的不尊重。

这样的凝视,是如黄多多一样的女孩正在反复经历的境况。

而如何让冒犯少一点,也正是我们今天需要反思和讨论的事情。

YouTube上曾有一个博主做过关于“赞美”的实验视频:

她由衷地对每一个路过的女孩都进行了夸赞。

她会夸赞路过的中年女性像好莱坞明星;

夸赞绑着脏辫的黑人女生很有个性;

告诉正在逛街的大码女生,自己很喜欢她们充满活力的模样。

无一例外,这些被夸赞的女性在短暂地惊讶和羞涩后,全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,并向博主表示了感谢:

“这句话能让我开心一整天。”

如果说,他人的目光是我们鞭笞自身的工具,那么真诚的赞美无疑能碾碎消极的声音,夺回舆论场上的话语权。

这正是你我能够给予的最微小却最有力量的帮助。

舆论场之外,每一位女生应该考虑的不是“我可以穿成什么样”,而是“怎样才能勇敢做自己”。

电影《律政俏佳人》里,女主人公艾丽肤白貌美、婀娜多姿、打扮精致,拥有着一切与那个时代“好女人”形象背道而驰的特征。

当她通过努力考上哈佛后,即便张扬的穿搭与保守的学术界格格不入,也依然我行我素地穿着粉色裙子,在黑色的人群中自如穿梭。

这一幕留下的飘逸身姿,至今仍是经典。

当然,“无惧外界目光”这种话早已是老生常谈,想要真正做到也需要一定的心理抗压能力,绝非一朝一夕。

但啊蔡始终认为,面对那些无足轻重的指责和审视,只要我们自己先摆脱羞耻感,自洽地接纳自己的每一个模样,终有一日定能帮助整个社会一点点脱敏。

正如上野千鹤子说的那样:

“因为,无论怎么不愉快,我们都不能避而不见的事实,就在那里存在着;

而且还因为,我们同时也懂得,无论多么艰难,只要我们知道了那个事实,就有改变它的可能性。”

美丽无罪,追求美丽也无罪。

我想说的是,自信点,你永远是最独一无二的自己。

点个在看

美丽无罪

做最独一无二的自己

↘↘↘

标签:

热门推荐